5月24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恒达隧道與巖土工程研究所李濤教授應恒达娱乐邀請,在現代交通工程中心8A521會議室開展了以“黏性土的循環塑性、彈塑性力學描述方法 ”為主題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吸引了二十余名師生聆聽,講座由恒达娱乐副院長汪磊老師主持。
會議伊始,副院長胡定玉老師隆重介紹了李濤教授,並代表恒达娱乐對其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會上,李教授首先介紹了巖土工程中常見的動態荷載類型,詳細講解了這些動態荷載對巖土地基和地下構築物的影響,並指出了不同類型荷載對巖土力學特性的不同要求。通過大量實驗數據展示了巖土在循環荷載作用下的應力應變特性,介紹了飽和黏性土、砂土以及巖石試樣在不同循環荷載下的應力應變曲線,強調了非線性、滯後性、剛度衰減和變形積累等特性,以及臨界動應力在循環荷載下的重要性。李教授詳細介紹了土的循環塑性本構模型的發展歷程和當前研究現狀,討論了雙屈服面模型、邊界面模型等幾種主要的黏性土循環塑性本構模型,並分析了土的本構模型的建模思路與方法,關鍵問題和困難等。其中,李教授重點介紹了Masing方法在黏性土循環塑性研究中的應用及其多維化拓展,飽和和非飽和黏性土的彈塑性雙面模型,詳細解釋了這兩種模型的理論基礎、建模方法及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效果,展示了其在復雜荷載條件下的優越性能。
最後,李教授緊扣工程需求,介紹了團隊在該方向上的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互動提問環節在場師生積極提問,與李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同時,他也鼓勵年輕學者們繼續致力於改進循環塑性及彈塑性力學模型,並探討其在更加復雜的地質條件和工程環境中的應用。本次學術講座現場互動交流深入、氣氛熱烈,不僅提高了師生的專業認知,為學生們開拓了新的學術視野,為推動交通運輸專業與各學科交叉合作註入了新的動力。
據悉,李濤教授是德國凱撒斯勞滕大學(TU Kaiserslautern)工學博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與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巖石動力學專委會委員、廢物地下處置專委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分會土的本構關系及強度理論專委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國家863專家庫專家。李教授在土力學、基礎工程及環境巖土工程領域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多年來致力於土的彈塑性本構模型研究和非飽和土力學性質的試驗與理論研究。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省部級、社會服務類科研項目30余項,包括國家973和863計劃項目課題各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特等獎、1等獎和2等獎各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行業協會科技進步獎7項;撰寫並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00余篇;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共計80余人。